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山东 > 山东首页 > 天气资讯

舌尖上的气象 ——气候与饮食漫淡

【字体:   2015-03-18 09:07:50   来源: 中国天气网山东站

中国自古就是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度,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也常问:“吃了吗?”可见吃之重要。十里不同天,各地有各地的饮食文化。前一时期,央视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对各地特色饮食及其文化进行了展示,引发饕餮之徒们的强烈兴趣!除却人文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外,特色饮食及文化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子,那就是气候条件!

天然食物的分布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正如《诗经》上所说,庄稼乃“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其中的“天”就是指气象条件。在我国,气候对人们主食影响最典型的可算是“南稻北麦”了。因为在秦岭-淮河以南,春雨、梅雨雨量丰富,非常适合种植需水多的水稻,因而南方历史上一直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食,例如米饭、米糕、米团等。而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春天雨水稀少,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因此历史上一直种植耐旱的小麦,人们也主要以面粉制品如面条、馒头、饺子、大饼等为主食。在降水更少的内蒙古、西北地区和夏季很冷的青藏高原上,或因干旱,或因寒冷,那里已不能生长庄稼、树木,只能长草,当地人们主要以放牧牛羊为业,因而便以牛羊肉、奶为主食。水果的地域分布比粮食还要严格。由于气候影响导致的生长期长,北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南方,磨出的面粉口感好。新疆等干旱地区阳光强、气温日较差大,生长期内热量丰富,因而瓜果特别甜美。鄯善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驰名中外。年雨量只有37毫米的甘肃敦煌,古代亦因瓜著名,因而得名瓜州。

特色饮食文化口味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不可分。沿着“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特色饮食口味细细发掘下去,气候与气象条件影响的脉络仍然清晰可见。在我国四川、湖南、贵州等西南地区,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阴冷潮湿,少见阳光,辣椒有祛风去湿、发汗驱寒之效,因此当地居民都喜欢吃辣椒,民间素有“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等等。这是人们长期以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结果。再如,南方有喜温暖的甘蔗,北方有喜温凉的甜菜。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地区。我国古代没有甜菜,北方居民习惯吃咸,故历史上素有“南甜北咸”之说。风霜雪雨、阴晴冷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俗话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个道理。

食品加工、运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也是形成特色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空气过湿虽易使粮食霉变,使食糖、食盐等因吸湿而潮解,但是过干会加速食物水分蒸发,麻烦也多。北京过去的散装糕点,冬季易变硬。人们戏称北京一般圆形的点心是“铁饼”,而江米条之类长条形点心是“铁条”。但是人们却可利用干燥快制干化食品,例如笋干、紫菜干、咸鱼干等。再如吐鲁番葡萄干则是依靠当地热且极为干燥的气候,用40天左右工夫晾出世界一绝的“绿珍珠”的。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虽然时间较短,但也和气象密切相关。例如食糖、食盐及其制品需要严格防雨和避免过潮、过干;水果和流质食品等冬要防严寒冰冻,夏要防腐,均需空调运输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各地特色饮食文化的形成。(孙彦)

编辑: 中国天气网山东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山东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