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山东 > 山东首页

冰雹对赛事运行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字体:   2012-05-28 15:38:16   来源: 烟台市气象局  

冰雹是强对流云中的一种固态降水物,其直径一般为5毫米以上,大者可达几厘米,甚至10厘米以上。外形大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圆锥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

冰雹核心由霰或冻结的雨滴构成,核心以外具有几层(3~5)甚至20~30层透明冰层与不透明冰层相间的结构。冰雹雹块可以使工、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城市基础设施、人民生命和财产等遭受损失。由于降雹使工、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城市基础设施、人民生命和财产等遭受损失的灾害就称之为冰雹灾害,简称雹灾。冰雹灾害通常不是单一的灾害,冰雹的出现是对流强烈发展的产物,而在强对流出现时通常伴有大风、雷电等次生灾害,甚至发生局地暴雨,同时也不排除龙卷的可能,这样的过程一旦出现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冰雹灾害是一种小概率自然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雷暴、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其危害虽然不及干旱、暴雨洪涝和台风那样严重,但是对城市正常运行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一)灾害特征

1、冰雹的各月分布

冰雹对赛事运行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海阳市1971~2010年各月降雹频次分布

历史上海阳市年降雹日数最多为2天,年平均降雹日数0.4天;初雹日最早出现在3月,终雹日最晚在10月,雹季长达8个多月,降雹主要出现在两个时段,分别是春末夏初(4-6月)和初秋季节(9-10月)(图2.4-1)。

2、降雹日变化规律

冰雹灾害出现的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在一天中主要集中出现于下午到傍晚,后半夜到上午出现的机会最少。据历年降雹记录统计,出现在13~19时的冰雹天气约占67.7%,即2/3以上的冰雹天气都出现在下午到傍晚。夜间(晚8时至次日07时)降雹的机率只占13%。

(二)灾害的影响

1、总体影响

从灾害的影响来看,雹灾与风灾、洪涝等灾害有明显的不同,雹灾主要表现为局地性和瞬时性,而全省性降雹极少出现。对于城市来说,公园、绿化带等花木集中区域将是雹灾的主要承载对象。当雹块较大、降雹密度较大时也会使房屋、室外广告牌、输、变电线路等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汽车快速增长与停车位不足的矛盾又使近年来出现了新的雹灾易损对象—汽车,这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城市雹灾的主要承载体,因此降雹天气会给脆弱的城市交通带来严重危害。

2、对亚沙会的影响

根据40年资料统计,6月16日至23日,海阳市出现降雹天气概率较小。但6月份仍是海阳冰雹天气易发期,一旦出现降雹天气,就会对比赛、观看比赛、宣传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影响开、闭幕式的大型文艺活动。如果在开、闭幕式准备阶段或开始过程中出现冰雹天气,不仅影响活动的进行,而且影响整个亚沙会的承办效果。

冰雹影响交通,继而影响观众抵达比赛现场。如果在比赛前期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就会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从而使观众贻误观看比赛的时机。

直接影响室外比赛的正常进行。冰雹的发生是强对流发展的产物,生成速度快,且往往持续时间很短,有时只2~3分钟,较长的降雹情况一般也就半小时左右,在此过程中如果暂停比赛,会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影响观众席的秩序稳定。观看比赛过程中如果突发冰雹天气,短时间内会由于人口过度密集、疏散、引导不及时而引起场区混乱,甚至发生砸伤、踩踏事件。

对比赛场区的宣传环境、转播设施等造成一定影响。在比赛场区通常要设有一些宣传板、悬挂旗帜、转播、摄像设备,突发的冰雹天气对这些设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旗帜等的损害。

影响亚沙会期间的其它室外公益活动。短时间的冰雹会使活动延期、改期,如果遭遇雹灾损坏了活动环境时甚至会取消活动。

(三)处置对策建议

冰雹属于高风险灾害。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人工防雹的作业布局和方案,根据强的对流云天气移动路径,抓紧布置防雹设施,加密防雹作业点建设,完善人工防雹作业系统,增大保护范围,加强对城区的防护力度,特别是海阳上游地区要积极更新指挥设备,提高作业自动化程度,加强协同演练,全力做好亚沙会的防雹硬件和软件系统建设。另外,要加强对造成冰雹天气系统的总结研究,提升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能力,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冰雹灾害的预报预警水平,为做好亚沙会气象服务提供科技支撑。

编辑: 刘文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山东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